脉学探微承岐黄 薪火相传照杏林——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二届三次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来源: | 作者:吉林省中医药学会 | 发布时间 :2025-08-13 | 22 次浏览: | 分享到:

8月8日,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二届三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名中医赵继福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召开。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洪峰,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静静出席会议并致辞,学会高级顾问、全国名中医赵继福出席会议,学会学术部副部长王愉主持会议开幕式。

王洪峰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认为脉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与发展对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还强调脉学专业委员会的使命,并倡议新时期应以“真”为基、以“新”为翼、以“人”为本,更好推动吉林省乃至全国的脉学事业发展。

李静静指出,脉学作为中医药学的精髓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脉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脉学研究仍需不断创新与突破。她希望在新任主任委员的带领下,全体委员能够充分利用专委会平台,深入探讨脉学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共同推动脉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赵继福脉法》新书推介及赠书仪式。熊丽辉教授代表赵继福教授对新书进行了详尽介绍,该书凝聚了赵继福教授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脉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对于中医从业者及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籍。随后,赵继福教授向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赠送了该书,并期望专委会的各位委员共同努力,将脉学精髓传承下去,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本次会议邀请了6位专家,围绕脉学的基础理论、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等议题,分享了脉学领域的最新学术信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吸引了省内200余名中医临床工作者前来现场学习。

全国名中医、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高级顾问、长春市中医院二级教授赵继福以《凭脉诊病辨证的临床思路》为题,阐述了凭脉诊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通过脉象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预后,并强调了脉诊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性。

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李海波带来《从文献学角度谈病脉证的多样性》的专题报告,从古代医学文献出发,深入剖析了病、脉、证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指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背景下,这三者所展现出的多样性。他通过丰富的文献例证,展示了中医脉学在不同学派和医家之间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长春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刘宏岩围绕《〈金匮要略〉论脉浅析》解读了《金匮要略》中关于脉象的经典论述。他从古代医家的脉学思想出发,结合现代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对《金匮要略》中的脉象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吉林省名中医张文风以《从“脉结代”探讨心律失常的经方论治》为题,讲解了“脉结代”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内在联系。她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脉结代”这一脉象特征在心率失常疾病中的具体表现及临床意义。

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名中医赵继福学术思想传承人熊丽辉以《凭脉诊治杂病——濡脉》为题,阐述了濡脉的特征及其在杂病诊治中的应用。她从濡脉的脉象特点讲起,如脉体细软、浮而无力等,并结合实际病例,分析了濡脉在不同杂病中的具体表现及辨证施治思路。

延边朝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圣爱以《“以脉辨证”思路优化2型糖尿病血糖管理》为题,讲解了“以脉辨证”的理论基础及其在2型糖尿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实践。她认为通过细致入微的脉象观察,可以准确判断糖尿病患者的体质、病情及脏腑功能状态,从而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会上经全体委员举手表决通过,熊丽辉当选为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第二届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王立君、辽源市中医院副院长于昌海等10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董颖为副秘书长,并聘任了全国名中医赵继福为顾问,陈锐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

熊丽辉表示未来将秉持学会宗旨,致力于脉学研究与发展,积极推广脉诊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并计划组织更多的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委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脉学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入应用。

会议还设立了公共邮箱,以便收集委员们的临床问题,为明年的会议召开奠定基础。未来,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将继续深耕科学研究,加强临床实践交流,为中医药脉学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吉林力量。

会议由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承办。